让生态文明成为城市搬不走的财富

发布日期:2020-06-16 18:40作者:重点处站管来源:滁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阅读:字体【  

作者:杜剑彬
从早年作坊环绕、垃圾漂浮的“污水坑”,到如今绿意盎然、生机勃发的湿地公园,在浙江温州城区核心地带,10多年间建起一座百余平方公里的生态园。寸土寸金的温州,仔细算了“经济账”“环境账”“子孙账”,当地干群逐渐统一认识,环境就是金梧桐,生态就是生产力,在追求短期效益和涵养生态财富间权衡,“宁舍千亿,也要千年”。(《新华社》6月8日)

  “宁舍千亿,也要千年”,这是温州市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,打造最美湿地公园,为市民提供暖心服务的大考中,向全市人民交出的答卷。字数不多,但字字千钧,彰显了温州人治理城市脏乱差、修复生态、敢叫“污水坑”变身“女儿绿”的决心和信心。为了造福子孙,温州用了十年的功夫,筚路蓝缕,风雨兼程,走过了一段“舍近求远”的发展之路,在湿地建设中植入文化内核和灵魂,终于让生态文明花开蒂落,成为城市搬不走的财富。

  十年磨一剑。温州人在治理三垟“污水坑”的过程中,初心不改,摒弃政绩观,抵住短期经济的种种诱惑,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,与市民一道耐心算好生态、社会、经济三大效益账,精工细作筑品质,将湿地建设实实在在打造成完美的民心工程。昔日的“臭水塘”“污水坑”,如今变成温州的“城市之肾”,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绿色打卡地。纵观温州的做法,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今天,如何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,抵住短期经济效益的诱惑,温州市政府给出了很好的答案。我们要读懂这些经验,并化做行动的指南,才能凝神聚气,坚持走好“舍近求远”的生态发展之路。

  让生态文明成为城市搬不走的财富,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。历史的欠账、固有的观念、人为的阻碍如一条条枷锁,束缚着人们的手脚;政策的制定、资金的融入、人力的组织亦如一道道沟坎,横亘在前进的途中。如何砸碎枷锁、踏平坎坷、破局寻机,需要政府秉持战略眼光,运用科学手段,调动民间智慧,坚守为人民办事的原则,精准施策、稳步推进,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惠民工程、造福工程来做,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府的温暖、生态文明的好处,从而提升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  “落日泛舟循桔浦,轻霞入路是桃源”。在鳞次栉比、车水马龙的都市中心,还能赏得一处水岛风光,实属不易。可见,优先发展生态,是后疫情时代城市破局寻机、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不二选择。温州的实践证明,绿色也是生产力。我们的祖先开疆拓土,用生命护佑江河,才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诗和远方。筑牢一座城市的永固基石,留下一块城市的“绿心”“绿肺”,给子孙后代留下千年传承的生态遗产,是历史赋予人类的使命与担当。

  “宁舍千亿,也要千年”。“舍”去的是鲜花和掌声,“留”下的是财富和灵魂。让生态变成城市搬不走的财富,就得有一股子豪情和自信。

责任编辑:宋梦 路弘